2020-09-24
■ “做系统中的人”就是要“找到组织”,进入“Matrix”。把个人的才能发挥与系统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 一个人即使已经进入了系统,面对涉及人的、复杂的系统,如何在庞大且错综复杂的系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答案也许就是:做有坐标的人。
■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有“价值”的人,但是做事却要做有“价格”的事。
当下,社会及网络上下流传一句热门的格言:“做事先做人”,据说其意源于《礼记·大学》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相信已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圭臬,然而,“做什么样的人,做怎样的事”,却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如同样是发源于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由于各自目标和实现方法的不同,就可以设计出千姿百态的机械,有的可以上天,有的就用来切菜。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做什么样的人,做怎样的事”的理解逃不脱历史的烙印。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选择。统观中国历史或是世界历史,可以发现每个王朝发展到60-70年左右的时间,都会进入一个平稳的繁荣时期,比如明朝的“仁宣之治”和清朝的“乾康盛世”。现在的中国无疑也是充满了活力和能量的时代,因此“做一个顺应时代的人,做一些和谐社会的事”不能不算是一种合理的理解。只有成为万里长江中一只白色的浪花,才可能最终涌入大海,不需要担忧“死在沙滩上”。
具体分析“做一个顺应时代的人,做一些和谐社会的事”,就有了如下的理解。
做系统中的人
在我个人从事的研究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大型的科研装置和大科学工程。在完成一个大型项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团结全国的科研、工程和工业等多种力量,集合几千人历经数年才能将项目推进一步。正所谓:“举全国之力,才能成就一时之功”。目前,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科学研究也好,工程项目也好,越来越依靠集体的协同创新和集智攻关。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单打独斗,虽然仍旧可以在一些局部和尚处于萌芽的科学探索中取得进展,但是对于那些显著影响国家实力或可能改变科研格局的大项目、大突破,更取决于科研组织的效率和系统的力量。上世纪初,莱特兄弟仅凭他们兄弟两人就可以使飞机飞上了蓝天,到今天,即使如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这样的巨型企业,也无法独自发展新型的大型长途客机,遍布全球的合作商是其必不可少的依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小到iPad这样的小电器,大到国际宇宙空间站,我们今天已经无法不“被”协同。
身处这样的环境,只有将个人自身的才能融入到整个系统中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做系统中的人”就是要“找到组织”,进入“Matrix”。把个人的才能发挥与系统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一定是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表面化的硬连接。一个人有了工作或岗位,或着有了“圈子”,并不就等于是“系统中的人”了。古代中国人提倡:天人合一,如果将这里的“天”具体为个人所处的系统和环境,“天人合一”就是对于系统与个人关系的精炼描述。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2年的毕业典礼上,知名芯片设计公司Marvell高科技公司的创办人戴薇丽女士对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说:Follow your passion(追逐你的激情)。事实确实如此,人或迟或早,终会找到一份糊口的事情来做,然而这件事情是否与你心中的事业一致?这个你加入的系统,其设定的目标是否也是你的目标?Does the job follow your passion? 如果答案是“YES”,恭喜你,你已经是“系统中的人”了。如果不是,你也许需要寻找新的机会,也许需要改变自己。最终,无论怎样,你需要“做一个系统中的人”。
“做系统中的人”并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涉及到系统和人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人的个体,需要具备多种才能和应变能力,要“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以适应系统的多样化要求,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做系统中的人”不仅仅是寻找合适的系统,更需要通过对自身的发掘,“做”系统合适的人;另一方面,系统也必须满足身处其中者的总体需求。一个不能满足大多数参与者要求的系统必然被大家抛弃。
没有系统的个人和被大家抛弃的系统都不能算是理想的范本。
做有坐标的人
在我参与大型科学工程设计的时候,常常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光学系统,如大型激光器的设计,往往涉及到众多参数,即使使用大型计算机也无法将每一个参数考虑到,何况这些参数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联。如何才能调和这些参数,获得好的结果是每次设计都面临的难题?长久以来形成的做法就是:找出那些对最终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以这些参数为主角开始设计,并在图纸上标注出这些重要参数的坐标,以确保这些重要参数在加工、装配等过程中的精度。这些有坐标的参数是决定一个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个人即使已经进入了系统,面对涉及人的、复杂的系统,如何在庞大且错综复杂的系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答案也许就是:做有坐标的人。
今天,“国际化、多学科和协同创新”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大框架下,包含了各类团队、人才和技能,其运行方式也不再是上传下达式的单线型,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都会成为“社交网络”上的一个点,与外界的联系是多线条和多路径的。我们的人就像是我们的手机一样,虽然感觉不到,但是你已经身处网络之中。在这样的茫茫网络中,人往往迷失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坐标。
做有坐标的人有两层含义:第一,不要做可有可无的人,努力成为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成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支点。做有坐标的人与你所处的位置高低无关。现实社会中经常有这样的有趣现象出现,某些即使身处管理岗位的人,其实对系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人,究其实,也是没有坐标的人;第二层意思就是:每个人对自己都有明确的定位,不人云亦云,并不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随波逐流。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人都当将军的队伍肯定是一只失败的队伍。从系统的角度看,重要的不是个人想不想当将军,重要的是每个人有没有坐标。
一个人人有坐标的系统,正如一架设计良好的机器,不但精确而且高效,不会出现有事的时候找不到人,也不会出现很多人争抢一件事的场面。古代的兵书上对一支优秀军队的要求之一就是:进退有法度。不管是进攻时,还是撤退时,每一个士兵都知道该往那里去,就如同每个士兵都有一个设定好的运行坐标。而散兵游勇组成的队伍,常常是一哄而上,然后是望风而逃,形成不了真正的战斗力。
传统“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资质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新世纪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在此之上,更要结合每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社会的需求以及科学发展的前瞻性,指导学生更快、更早的确立人生坐标,引导学生走上对终身事业的追求。
做有价格的事
没错,我写的就是“价格”不是“价值”。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有“价值”的人,但是做事却要做有“价格”的事。世间大多数事情总能发掘出或大或小的价值,比如发表了一篇文章或召开了一次会议等,然而做事都有成本,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时间的。刨去这做事的成本,如果没有盈余,这件事情就不会有价格,就算有,也是亏本的价格。做没有“价格”的事,于己无益,于社会就是浪费。
据统计,在刚结束的欧洲杯足球比赛上,捷克队是全部参赛队伍中每场比赛平均跑动距离最长的队伍,而获得冠军的西班牙队,球队的每场平均跑动距离在全部参赛队伍中仅仅只列在第9位。在足球比赛中,积极跑动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步跑动都不能说是没价值的。显然仅仅单纯的跑动是远远不够的,高效率的跑动或者说“价格较高的跑动”才是其中的关键。否则,选择马拉松运动员参加足球比赛,应该成为大家的首选了。
要做有价格的事,需要明白一件事情的“价格”通常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价格只涉及局部、一时的利益,往往比较容易评估,而长期价格由于涉及的时间长、范围广,往往难以评估,风险大,也是最容易出现“忽悠”的成份。两种类型的价格往往并不一致,人们往往会被短期的价格所迷惑,而忽视长期价格的风险,最终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沼。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书籍都在教导人们如何利用“潜规则”,如何更快的获利等技巧。面对这种趋势,高等院校更应该培养注重长期价值投资的人才,立足“明规则”的作用,以阳谋对抗潜规则。
一生坚持做有“价格”的事,尤其是注重具有长期价格事情,不被一时一刻的潮流所诱惑,不过于计较事物表面的得失,不流于浮躁和形式,最终会聚沙成塔,演绎精彩和丰富的人生。
用通俗的话对以上的三点进行一下总结,“做有系统的人”就是要求有团队和团队精神,“做有坐标的人”就是需要每个人可以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做有价格的事”就是每个人要做真正的和长远的贡献。
学者小传
徐剑秋,2010年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至2005年分别在日本电气通讯大学激光研究中心和英国Heriot-Watt大学工作,其间承担并完成了“2 微米掺Tm光纤激光器”,“千瓦级光纤光盘激光器”和“大功率平面波导激光器”均为当时国际最高水平,在国际上最早开展“高功率陶瓷激光器”的研究,引起国际上对陶瓷激光器的重视,2002 年,陶瓷激光器技术被评为国际激光器技术的十大突破之一。2005年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称号及择优支持。任美国光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SPIE 高级会员,中国航天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激光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是Advances in Optical Technologies,现代通信技术等杂志的编委。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负责并参与过中科院重大方向课题、863 重大项目、973 项目等科研项目,研制出高功率板条激光器系统及高功率中红外激光器等多项科研成果,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创造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被国内外多个重要单位采用。至今在国际国内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 余篇(引用超过1000 余次),应邀为4本英文书籍撰写章节内容,会议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多届国内外会议学术委员会,并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多次特邀报告。
作者:徐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