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9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的光子科学与产业主题分论坛间隙,上海交大原校长、中科院原副院长张杰院士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专访。张杰院士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因在快点火激光聚变前沿领域的杰出贡献,2015年张杰院士被授予美国核学会激光聚变研究领域国际最重要的奖项——爱德华·泰勒奖,他也是首位获得这一国际重要奖项的华人学者。
张杰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未知的探索和对人类社会未知的探索,所以一方面需要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要鼓励年轻人参与基础研究,这两点是最重要的。”
“科学无国界”是本次论坛被强调最多的理念。“科学到了今天,我们碰到的问题都是全球的、全人类的大问题。”张杰院士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科学就要大家一起来做,当然做大学更是这样,因为大学的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全球共同面对的话题。”他强调,在国际化不应该是泛泛的,而应该是清晰地知道要和世界顶级的大学结成联盟,大家一起去探索自然的未知,一起培养人才。
在论坛开幕式上,临港启动了“科学谷”的联合实验室,以发展基础科学促进产业发展。对此,张杰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的科技革命时代已经来临,这次科技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学和技术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甚至可以说,科学和技术完全缠绕到了一起;科学和技术和产业的界限也变的模糊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和产业是需要紧密结合的,以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
在谈到中国什么样的土壤环境能够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时,张杰院士说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具备吸引尖端人才的潜力,开始能够真正面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时代,面对这些所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当然希望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中国可以成为策源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一些根本意义上的变化。”张杰院士表示,“上海要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而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最重要的是创新的土壤,而创新的土壤中,顶级的科学家的对话,和顶级的科学家在上海科创中心里做的很多科技交流活动,这些都会对我们中国创新土壤的建设、环境的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张杰院士感谢诺贝尔奖得主给中国和上海创新提出的建议。他还提到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拉德-莫罗(Gerard Mourou)教授。莫罗教授因为发明了产生高密度超短光学脉冲的方法获奖。
“他是我很多年的好友,我们也合作了很多年,2011年的时候我曾经不光是计划,甚至已经接近于和他签下合同,希望把他全职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来工作,但是后来阴差阳错,当时我们国家的创新土壤和支持机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张杰院士对与这样一位顶尖科学家失之交臂表示遗憾。
“我们中国的一些大学,其实已经和这些全球顶级科学家有了长期合作。这些顶级的科学家也愿意到中国来,到这样一方热土上和中国一起创新,但是我们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土壤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张杰院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实习记者王宇澄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