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作者:殷超、何欣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2021年5月5日晚八点,张杰校长主持召开了ICF物理研讨班课程设计的第七次在线讨论会。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一、讨论ICF物理研讨班“专题研讨”阶段第三讲的相关内容;二、回顾“专题研讨”阶段前两讲的相关情况。ICF Seminar导师组的何峰、翁苏明、远晓辉、杨晓虎、吴福源、刘浩老师,以及致远学院本科生教务何欣老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始,何峰老师首先介绍了ICF物理研讨班专题研讨阶段第三讲的相关内容:
课程提纲:
1.基本隧穿理论;
2.原子的隧穿电离;
3.D+T聚变中的量子隧穿;
4.D+T在强激光作用下的聚变;
5.量子简并。
接下来,何老师介绍了课程涉及的具体知识点:1.方势垒的遂穿;2.Wentzel-Kramers-Brillouin(wkb)理论;3.原子分子的电离机制;4.Landau推导遂穿电离几率:I;5.氢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遂穿电离几率;6.聚变反应过程;7.外加低频激光场;8.外加高频激光场(>>原子碰撞频率);9.非高频外场不能使用KH变换;10.非WKB,非KH变换区域: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法二)。
何老师提出了第三讲预设的思考题:
1.D+T的聚变过程中,如果5He是聚变的中间产物,隧穿几率会如何改变?
2.估算激光强度多大时,能提升隧穿几率10%?
3.试分析狄拉克方程哈密顿的形式。
4. 隧穿是否需要时间?
张杰校长高度肯定了何峰老师准备的第三讲,并认为课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十分明确,分开了物理和数学的困难,虽未涉及数学的困难,但介绍了从数学角度出发的解决方法,给学生构建了清晰的概念。同时,建议何峰老师在讨论课上带着学生共同思考。
翁苏明老师认为第二个思考题的文字表达会引起歧义,建议重新编辑。
随后,远晓辉、吴福源等老师分享了专题研讨阶段前两讲的相关情况,上课情况总体不错,但学生反映研讨课阶段取消了习题课,导致很多内容听不懂,部分学生反馈研讨课阶段讨论时间太短,讨论不够充分。
最后,张杰校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下周开始,重新设置习题课,建议导师全部参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精彩回顾
往期课程设计讨论会议纪要